本文轉載徐州日報 第15800期 作者:朱二俊
一臺高達3米多、770匹馬力、有著兩對超大輪胎的“大塊頭”,轟鳴地駛過龜裂的水泥路面。所到之處,銑刨轉子如同精準外科手術刀,將深達32厘米的堅硬水泥板塊瞬間“瓦解”成0—10厘米的碎石。這就是7月30日記者在徐州銳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銳馬重工”)看到的一幕。
“路面冷再生機是基于眼前對原有水泥砼路面進行合理再生(循環)利用趨勢應運而生的,是在冷態(常溫)下利用近兩百個銑刨刀齒對水泥路面銑刨破碎,并通過添加穩定劑,拌和、攤鋪成型,是日常基建里路面再生常用的高性能設備。”公司總經理孫文忠帶著記者邊參觀邊介紹,路面冷再生機在與壓路機、運輸車等車輛的協同合作下,一天能讓2000—8000平方米的舊路“脫胎換骨”。由于路面冷再生機體積大、賽道精細,“所以行業整體產量較少,我們年產量在40臺左右。而今年上半年,依賴技術創新,公司營收、利潤實現雙增長。”
作為徐州經開區工程機械產業鏈上的一員,銳馬重工于2007年成立于金山橋街道,是一家以工程機械、煤電機械為主營業務,集產品研發、制造、銷售、服務為一體的企業。“自成立以來,我們始終堅持自主研發。”孫文忠告訴記者,2018年,公司開始研發水泥路面就地破碎設備。行業傳統觀念認為,水泥路面無法實現高質量就地再生,但公司團隊憑借深厚技術積累,成功試制具有全液壓驅動的試驗機,獲得了市場認可。此后兩年,銳馬重工連續推出的水穩再生重型轉子、多擋位轉子驅動、轉子動平衡、電控噴水系統等創新產品,成為水泥路面就地再生技術領域這一小眾賽道的佼佼者。
銳馬重工的路面“魔術”,絕不僅僅是“破舊”,更在于“立新”。孫文忠告訴記者,破碎后的碎石并非廢棄,而是珍貴的資源。
“我們認識到破碎水泥的再生價值,主動研發工藝,將破碎后的水泥板就地轉化為30厘米厚的大厚度水穩基層。這項工藝能一次性形成堅實路基,不僅工期大幅縮短、幾乎不抬高原有路面標高,還實現了原路面材料100%的循環利用,真正做到‘吃干榨凈’‘零廢棄’排放,取得了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的雙贏。”
“圍繞水泥路面再生核心技術,我們已成功申報了四項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。”孫文忠補充道。
如今,銳馬重工憑借“破舊立新”的硬核技術,讓一條條“老路”在科技賦能下煥發新生。